除了谷爱凌,还有身后“出圈”的大跳台

2022-12-06 06:12

   除了充满戏剧性的比赛过程、运动员挑战极限的表现,首钢大跳台的场地也成为诸多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海外“出圈”。

 

 

 

 

不吐烟圈的大烟囱

作为运动员腾空时的独特背景,首钢工业园区已停用的烟囱和冷却塔在赛事转播的画面中十分醒目。美联社在报道中称,一家关闭的钢铁厂把冬奥会运动员送上天空。

不吐烟圈的工业烟囱,在全世界所有的大跳台场地中都难以找到的背景,体现着北京冬奥践行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奥理念。

2008年,借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首钢老工业园区迎来搬迁和改造。如今,曾用于储存炼铁原料的筒仓,变成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区;精煤车间变为中国国家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冷却塔旁建起自由式滑雪大跳台。

    “看到这个梦幻般、标志性的新场馆,看到出色的运营状况,真的超出我的想象。”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首钢滑雪大跳台观赛后说,他曾表示这里是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获得冠军。

 

 

世界首个永久性大跳台场地

和其他临时搭建的场地不同,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为钢构架,是全世界首个永久性的大跳台比赛场地。值得一提的是,建设这里所用的4100吨钢铁全部来自首钢自产钢材。

钢筋铁骨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有一个充满中国古典美的名字——“雪飞天”。这是因为其设计灵感源自古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丝带在空中飞舞的形态与大跳台赛道曲线十分契合。

大跳台空间格局开阔,在比赛中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为一体,对于选手来说非常享受抛在空中的感觉,更有利于冲击难度动作。

此外,这里还是北京冬奥会唯一在中心城区的雪上项目场地。谷爱凌曾在采访中表示,从这里的赛道起跳后,能看到不远处的家。

 

 

 

 

 

滑雪大跳台项目起源于欧洲的“沸雪”商业赛事,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比赛场地都是搭建的临时设施,暴露的脚手架与雪白的赛道差异明显,使观众的观赛感受有些降级;或者是依据山地的走势规划赛道,这样一来离着城市中心城区又比较远,而大跳台项目主要吸引的是城市中的年轻人。首钢园区地处北京中心城区,奥林匹克运动带动城市更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选择把大跳台场馆建在这里的重要原因。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以工业风建筑群为背景,运动员们竞技比拼的每一帧都定格成为冬奥上的精彩画面。